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

人體70%的健康關鍵


水與人體關係
人體內體液有70%為水所組成。什麼樣的水造就什麼樣的體質,人體如果喪失10%水分時即會感到不適,而喪失20~25%時就會對生命帶來危險。

水在人體內有甚麼作用
水在人體內有哪些功能?我們可以簡單的將它歸納有以下六項功能:
1.幫助消化(消化系統):
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須經牙齒的咀嚼和唾液的潤濕後,再經食道送到腸胃,才能完全消化而被吸收,這些過程都需要水分來幫助;如果缺少了水,消化功能便無法完成。
2排泄廢物(排泄系統):
食物經消化和吸收以後所剩餘的殘渣廢物,必須經由汗、呼吸和大小便來排出體外,排泄方法雖有不同,但都須水分幫助才能順利進行。
3.潤滑關節(潤滑系統):
人體的關節如果沒有潤滑液,則股與股之間發生摩擦就會活動不靈活,而水就是關節潤滑液的來源之一。
4.平衡體溫(體溫系統):
水與體溫的關係非常密切,天冷時,血管會收縮,此時血液流到皮膚的量會減少,水分也不容易排出,所以體溫才能保持平衡。夏天血管膨漲,使血液流到皮膚的量增加,這時水也就藉著血液流到皮膚,再由汗腺排出皮膚表面。而汗液蒸發,皮膚表面的熱就會減少,體溫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5.維持細胞功能(循環系統):
人體是由無數的細胞組成,這些細胞的成分大部份是水,只有水才能維持細胞的新陳代謝以持續生命。
6.調和淋巴和血液(同化作用):
人體內運送養分、排泄廢物以及循環工作,都是靠水來推動,而人體各部份的活動和每一個器官的新陳代謝,也需要水來維持。

污染的水質與人體關係
人可以七天不吃飯,但不可能超過三天不喝水,水對人體健康有著無比重要的影響。
而我們知道水有溶解多種物質的特性,根據專家統計,共有四、五萬種不同的物質均能溶於水,或許您還不知道,平常看來透明清澈的一杯水,內含的雜質可能超過一千種以上,而其中溶解在水中的化學毒素、細菌、重金屬、農藥、濾過性病毒、清潔劑。在在都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也可能引起中毒現象,吾人所謂中毒;就是因某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引起整個機體功能或單一組織方面發生障礙或症候等謂之中毒。而能引起這些障礙及症狀的外來物質,吾人稱之為「具毒物」,當然水中毒物的解釋是含混而相對地。所以有關水污染的種種性質雖已見端倪,然距徹底明瞭之處,尚令人殊覺還有不可及之嘆!

台灣水質日益惡化的現況
雖然浪漫的詩人說女人是水做的,但生理上男人也需要水,所以不管男人女人,只要是人,平均每天必須喝下2000cc 以上的水才能維持身體代謝所需。其中除少量為食物所含的水分外,多數要仰仗喝水。但我們喝下的水是髒水還是淨水?
現代大多數的家庭只要一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可使用。一般而言,自來水都會經過事先的消毒處理,因此,都能維持不錯的品質。不幸的是,有許多的外在因素常使自來水再次受到污染。
根據環保署最近一次的水庫水質調查,柵藻指數超過4的有鳳山、尖山埤、大埔、澄清湖、龍巒潭、日月潭魚池等排放口,其中供應大高雄地區超過三百萬人飲用水的澄清湖、鳳山、大埔等原水的柵藻指數都在7以上,而如以總藻類指數及矽藻污染指數來作檢驗標準的話,則曾文、白河、烏山頭等水庫更高達到50~70之間。原水中藻類過多對水質最直接的影響是產生不良的氣體和味道。有些藻類會發散出揮發性油質,死亡時也會分解產出臭味。過多的藻類同時也會將淨水處理場的濾床阻塞,降低濾水效能。
另一方面研究證實,藻類在原水中加氯消毒的過程中,扮演著生成致癌性三鹵甲烷的先導角色,故藻類已是原水污染的第一元兇,而台灣許多水庫都已面臨藻類過多的問題。
而行政院環保署曾委託台大醫學院李鋒洲教授對市售蒸餾水及礦泉水水質進行調查,結果在部份完成的檢驗中發現,其中45%的樣品均檢驗出螢光劑,酚類化學物質也佔了30%,雙氧水則為0.25ml∕L,另外五花八門的化學物質更為驚人,許多都已超過安全範圍,此結果實令人大為震驚,但所幸砷、鎘均未超過標準。
水庫水源受嚴重污染,地下水資源瀕臨枯竭,加上市售礦泉水問題重重,民眾普遍患有「飲水恐懼症」,民生報曾做過民意調查顯示,近四成民眾對自來水水質不滿意,超過七成民眾認為生飲自來水不安全。
鑑於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用水安全逐漸亮起紅燈,中華民國美化環境基金會也就飲用水問題進行民意調查,在回收的四百多份問卷中,百分之七十一點八的民眾認為,國內大部分自來水水源已受污染,百分之九的民眾則認為尚未污染。
對於水質滿意程度,只百分之十二表示滿意,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者,佔了百分之三十八點六。另有百分之七十點九民眾認為自來水生飲並不安全,僅百分之八點八的民眾對自來水生飲有信心。
基本上我們日常用水大多來自水庫自來水,而自來水品質的基礎建立在水源水質的好壞。潔淨的原水不僅易於處理,同時也可以降低為淨化水質所加入殺菌化學藥劑等造成有害人体的風險。但是根據台灣省環保署最新的台灣地區河川水質檢驗結果,在各地取水口的河段,已經找不到能符合「水體水質標準」中最適於做飲用水的「一級公共給水」水質。另外自來水水質研究中心所做的水質檢驗報告也印證相同的結果。
儘管台灣地區似乎尚未發生自來水立即性的中毒或傷害案例,但從原水水質日益惡化的情形來看也許會如國際自來水協會技術研討會副主委丹保憲仁(日藉)所說:「自來水毒性問題雖不常發生,但沒有人知道何時會發生,也無人敢把握不會發生。」

結語
嚴格分析,因水污染所可能導致的病害其可見的外觀如出一轍,所以如不經檢驗室的醫學檢驗及醫生的判斷,吾人實無法依外觀症狀就判定與水的污染有關。而水源的嚴重污染乃是21世紀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隱憂,處理可能被污染的飲用水,吾人期望產、官、學界能共同努力一起來防治、解決。

(本文摘錄自常春藤高級中學郭瀚文)

沒有留言: